【我們想讓你知道】
往年受疫情與中美貿易戰的影響,導致不少手機廠與相關供應鏈營運轉差,但隨著AI手機的推出,使影像品質有進一步提升的需求,帶動光學概念股大立光與玉晶光營運迎來轉機。
撰文:股他命
自2023年初以來AI熱潮已延續超過1年,從最初大家討論的ChatGPT與AI伺服器,到現今軟硬體相關應用都已增加不少,今(2024)年在相關軟體技術逐步成熟下,更將成為AI PC與AI手機的出貨元年。
目前市場上對AI手機的討論度較低,主因在於各家手機品牌廠尚未釋出太多與AI手機相關的規格細節,大多數公司僅強調即時翻譯、以圖生文與影像編輯等功能會變得更完整。
其實AI手機並不只有軟體效能提升,為了優化聲學和影像品質,鏡頭規格也勢必會有升級的需求。
AI手機對影像要求提升 鏡頭產業將直接受惠
過往鏡頭產業面臨的困境在於客戶升級動能不強,由於高階手機的畫素已幾乎達到人眼能辨識的極限,即便畫素再往上提升,消費者也感受不到明顯差異,使手機品牌廠普遍不願意採用更高階的鏡頭規格,而是透過升級影像感測器(CIS)跟音圈馬達(VCM)來提升影像品質並降低成本,而隨著AI興起,才讓手機的影像品質再次有了升級的需求。
目前AI手機普遍會搭載潛望式鏡頭,包括三星、Vivo、小米與華為等推出的高階手機,至於蘋果(Apple),雖然其高階手機的確切規格要等6月WWDC(全球開發者大會)才會公告,但從目前相關供應鏈的產品來看,iPhone 16 Pro系列有機會將超廣角鏡頭的畫素由1,200萬升級至4,800萬,且長焦鏡頭的光學變焦將由5倍提升至6倍,鏡頭報價預期至少會有20%以上的漲幅。
美、韓、陸廠推出AI手機 大立光與玉晶光成大贏家
除了蘋果,三星先前推出S24系列的3種機型S24、S24+與S24 Ultra也都採用高畫素的長焦鏡頭,影像品質不輸iPhone。
至於陸系手機,包含去年底推出的小米14、今年推出的Vivo S18與OPPO Find X7都對照片的AI功能進行新的設計,而榮耀推出的Magic 6也提升了臉部辨識系統Face ID的精確度,這些改變都為鏡頭產業帶來難得一見的好
光景。
隨著手機鏡頭開始出現較明顯的升級趨勢,以及導入潛望式鏡頭的設計下,技術相對領先的廠商將能受惠。
在鏡頭產業中,大立光(3008)的技術相較其他同業仍領先2~3年以上,而玉晶光(3406)則是對潛望式鏡頭有較多著墨,基於這兩間公司最有機會搶下AI手機相關訂單,本文將針對它們的營運狀況與展望進行深入分析。
大立光(3008)美系與陸系商機通吃
大立光在全球鏡頭產業中掌握約30%的市占率,客戶以蘋果與陸系手機品牌廠為主。先前因華為受美國制裁以及鏡頭產業升級緩慢的影響,導致大立光的技術逐步被後進者趕上,使其近幾年毛利率逐步由先前約70%水準大幅衰退至50%上下。
由於iPhone 16高階機種的螢幕規劃將由6.1吋升級為6.3吋,使大立光出貨的鏡頭模組有升級空間,且在華為新機熱賣以及OPPO、Vivo、小米等品牌廠都陸續推出畫素高於1,000萬的新機,使大立光的接單量有所回溫。由於陸系手機的晶片效能仍遠不如iPhone與其他高階Android手機,品牌廠必須透過升級其他零組件以取得競爭優勢,使大立光得以提升高階鏡頭出貨量。
從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,近期大立光股價回測月線,觀察過往大立光股價在月線的支撐性較弱,後續有進一步回測季線的可能,可待股價止跌回穩再尋找布局機會。
(點擊圖片可放大,以下同)
玉晶光(3406)潛望式鏡頭成長性大
玉晶光生產的鏡片和鏡頭主要應用於手機及AR/VR,其中超過一半營收來自iPhone。目前玉晶光已有近半營收來自畫素達1,000萬以上的鏡頭,顯示玉晶光技術水準與接單能力相較幾年前大幅提升。
隨著鏡頭畫素有持續升級的需求,且在感測器尺寸變大、前鏡頭尺寸變小,以及搭載潛望式鏡頭的設計下,使鏡頭生產的門檻提高,有助玉晶光提升議價空間。玉晶光目前是iPhone潛望式鏡頭的主要供應商,使其2024年營運擁有比多數同業更好的成長性。
另外,AR/VR相關裝置已占玉晶光營收比重超過20%,基於不同客戶對AR產品的投射效率、溫度飄移與尺寸大小的要求都不盡相同,使其毛利率高於其他產品,有機會成為玉晶光今明兩年的主要成長動能。
從技術面週線圖可看到,玉晶光目前股價站在所有均線之上,且各均線呈多頭排列,短線上在量能具有延續性的帶動下,有助股價向前高586元反攻。
(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僅示意 / 內容僅供參考,投資請謹慎為上)
文章出處:《Money錢》2024年5月號
下載「錢雜誌App」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
觀看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《Money錢》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