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自網路)
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名言:
「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,
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。」
這句話應該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,
但,重點就是你存的下來嗎?
很多人是越長大,卻越來越沒錢...
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,
在學生時期,如果家裡給的一個月生活費達到一萬元以上,
應該已經是班上的富人等級了。
但在出社會之後,就算是領大家朗朗上口的22K,
還是遠高於學生時期的一萬元,
但是怎麼每個人都喊沒錢呢?
重點就在「富爸爸,窮爸爸」作者-羅勃特˙清崎
在書中告訴我們的現金流圖。
(圖/shutterstock)
(還沒離開家的年輕人或窮人的現金流圖)
(這是中產階級的現金流圖)
差別在於:年輕人出社會後,多了「負債」!
透過這兩張圖我們可以發現,
年輕人出社會之後他們多了一個東西,
就是「負債」。清崎說不是他們不賺錢,而是他們購買的是負債!
所以就算你的收入增加了,賺了再多的錢,
但是你卻買入了更多的支出與負債,
這樣怎麼會「存」到自己的錢呢?
再來我們看清崎告訴我們,
如果是富人他們會怎麼做呢?
(這是富人的現金流圖)
富人的現金流:買入許多的資產
收入來源不是工作,通通都是來自資產。
大家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
富人跟中產階級或窮人和還沒出社會的人們
完全不一樣的現金流,
他們沒有買入負債,而是買入許多的資產,
並且收入來源不是工作,通通都是來自資產。
富人不為錢工作,而是讓錢自己為你工作
這也是清崎告訴大家,
富人不為錢工作,而是讓錢自己為你工作;
窮人則是拚命的為錢工作,然後抱怨薪水低、窮忙勞累。
無怪乎古語說:「人兩腳,錢四腳」。
所以不應該傻傻的去追錢(勞力工作),
而是要讓錢來追你(買進正確的資產)。
另外這個現金流圖也凸顯出了窮人與富人
是怎麼處理手中的現金流向。重點不在於賺了多少錢,
而是如王永慶先生所說,存下來多少錢?
並且更進一步的,買入多少資產,才能讓你成為富人。
對此清崎下了一個很好的結論:
富人買入資產;窮人只有支出;
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。
相信如果是初次接觸理財社團或活動等,
大家應該都玩過「富爸爸現金流遊戲」,
就是由這本富爸爸窮爸爸改編而來的,
在遊戲中你要怎麼跳出老鼠圈,
就是要不斷增加自己手中的資產(正確的資產,而不是負債),
才可以比其他人更快速的遠離那老鼠圈的無限循環裡面
(相當推薦大家可以去玩玩看~)
既然已經知道了應該買入資產,
但是什麼東西才是正確的資產呢?
正確的資產:
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並增值的東西
就是要去買入那些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並增值的東西,
就算你不去費心,他們也會努力的替你工作。
以我來說,就是買入長期穩定產生配股配息的股票,
就算我們不去理股仔子們,
他們也會一年給予你遠高於銀行定存的報酬率,
而且如果他們努力工作一點,還可以賺到相當可觀的價差收入。
而且除了這些好處之外,股息的收入還可以成為所得稅的扣抵稅額~
希望大家都能尋找出 正確的資產。
像我身邊一些朋友,出社會後有了穩定的工作,
就立馬買了人生第一輛車,
雖然帥氣但從此身陷繳車貸的老鼠圈之中,
每個月幾乎不能有其它的運用了。
雖然車子在會計定義是「資產」,
但就我們個人來說,除非你把它當成生財工具,
如司機等等。不然車子不僅不能產生現金流,
每個月除了繳車貸(幫銀行賺錢)
還有相關的稅和保養(幫政府廠商賺錢)等,
實際上就是一個負債了。
希望每個人有空都能看看這本書,
為自己換上一顆可以產生現金流的腦袋吧~
從此往讓錢替你工作的自由之路邁進~ ^^
【歡迎加入 艾蜜莉-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團】
跟著艾蜜莉一起 學習投資理財,
一起邁向 財富自由~(手刀衝)
馬上按讚加入 >> 艾蜜莉-自由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