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錢退潮 勢在必行
美國聯準會在台北時間凌晨 2:00
將公布最新決策
市場預期 FED 將會宣布啟動縮表
縮表的起因是 2008 年金融海嘯後
FED 推出一連串量化寬鬆政策
不斷膨脹資產負債表
雖然 2014 年後 FED 就不再擴大購債
但仍維持高達 4.5 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
而 FED 的最終目標是將 4.5 兆美元
在未來 10 年內
縮減至 2.4 ~ 3.5 兆美元
( 縮減 46% ~ 22% )
那麼這對股市會造成什麼影響呢
為什麼市場如此嚴肅看待 ?
縮表是為下次「危機」做準備?
縮表 = 收回資金
縮減資產負債表
簡單說 就是收回市場資金 ( 熱錢 )
目的是要抑制市場投機氣氛過熱
也有一說是
貨幣寬鬆讓資產泡沫不斷膨脹
道瓊指數自 2009 年低點起
漲幅已超過 250%
聯準會要趁經濟轉好時縮表
來為下一次的金融危機
留有再次寬鬆的武器
「以史為鑑」一張圖看 FED 縮表史
這次的縮表 是歷史上第 7 次縮表
前幾次都為當時經濟與歷史帶來深遠的影響
戰後繁榮 造就第 1 次縮表
第 1 次縮表的起因是一戰時美國藉機發展
並將許多物資以貸款的方式賣給歐洲各國
戰後,成為歐洲國家大債主的美國經濟蓬勃發展
聯準會急於降溫 開始了第 1 次縮表
過急的縮表也導致了通貨緊縮 股市下跌
( 聯準會又祭出寬鬆政策來應付通縮 )
歷史總是重演 「寬鬆→過熱→縮表」
1921 緊縮後的寬鬆又再次導致市場過熱
而聯準會又再次縮減資產負債表來抑制泡沫
間接引發了 1929 年的大蕭條
『 知名投資人 傑西●李佛摩
在 1929 的空頭走勢中賺取一億美元
當時美國一年稅收僅 42 億美元 』
1929、2000 年與現今狀況相似
與現今情況較相似的就是 1929、2000年
這 2 次股市的背景與這次一樣
都是漲到歷史相對高點後 FED 進行縮表
而這 2 次 股市都出現崩盤走勢
長遠來看不一定是負面影響
像是1978 ~ 1979 就是為因應
石油危機造成的通貨膨脹才進行縮表
而聯準會後來也順利將通膨降低至正常水準
所以縮表帶來的不一定是負面影響
結論
連串的寬鬆印鈔政策
壓低了債券殖利率
因此許多長期債券投資人
將資金轉向股市
造就了這幾年的股市榮景
而未來幾年的縮表循環
將會逐漸扭轉這個趨勢
當債券殖利率大過(或接近)股市報酬率時
投資人將會把資金從股市轉往債市
因為股市的風險大於債市
所以當兩者的預期報酬率相近時
投資人當然會選擇風險較低的債券
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縮表的威力
專業的籌碼分析,就在籌碼高手 珍妮 的講座
馬上報名 ►► 9/29 (台北) 籌碼K線-珍妮籌碼贏家速成班
10/14(台北) 籌碼K線-珍妮籌碼贏家實戰班
免責宣言
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,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,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