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/shutterstock)
供需決定股票價格,瞭解大眾心理 幫助預測股價趨勢!
買賣方的力量拉扯 決定股價會上升或下降
股票市場之中,買方和賣方的力量決定了股票的價格。
當買方的力量大於賣方,需求大於供給,股價被推升;
當賣方的力量大於買方,供給大於需求,股價會下跌。
掌握買方或賣方的力量大小,就能夠判斷股價未來的趨勢如何!
但是,要如何才能知道市場上的大眾是想買還是想賣呢?
我們需要瞭解大眾的心裡慣性是什麼!
大眾心理1:賠錢就想快點解除套牢!
如果投資者買了一支股票,結果股價卻下跌賠錢,
套牢的感覺一定讓投資者很「鬱卒」!
此時如果股價漲回了當初買入時的價格,
「終於沒虧錢了!」的燈號瞬間亮起,
投資者多半會想要出售股票來解決這個「燙手山芋」,
這股賣壓就造成了股價上漲的「壓力」。
大眾心理2:賺錢就想繼續加碼跟進!
相反的,如果投資者買了一支股票後,股價上升荷包滿滿,
證實了投資人眼光正確、挑到好標的,
此時就算股價回跌到當初買入時的價格,
投資人多半會覺得:「相對低點又來了!天賜良機!」
因此選擇加碼跟進,持續買入,
這股買氣就造成了股價下跌的「支撐」。
因此只要瞭解大眾心理如何創造股價的「壓力」和「支撐」,
再搭配分價量統計表的觀察,
就可以順利預測股價未來的趨勢!
分價量表就是顯示一段時間內各個股價成交量的統計
過去一段時間之內,股價起起伏伏,
各個價位都有投資人進場購買股票,
分價量表就是統計過去這段時間之內,
這支股票在每一個股價時的交易量有多少。
在籌碼K線上方,有「分價量統計」的選項可以勾選。
勾選之後,分價量統計表會以淡灰色的長條圖呈現。
以台積電(2330)為例:
橫軸為成交量,長條圖越長,代表成交量越大。
縱軸為股價,長條圖越高,代表成交價格越高。
過去六個月之內股價在121.5~122.6元的交易量有658358張;
股價在116.0~117.1元的交易量有52772張;
股價在136.9~138.0元的交易量有15989張。
而成交量最多的價位,圖表會以深灰色表示,其他價位則以淺灰色表示。
(分析工具:籌碼K線)
分價量表中成交量最多的價位,就是壓力線或支撐線。
分價量表之中,
最應該關心的就是成交量最多的價位了。
因為成交量最多的價位,
就是過去「最多數投資人」所買入的價格!
根據大眾心理的慣性,
如果股價低於多數投資人買入的價格,
就算未來股價上漲,在靠近投資人的買入成本時也會面臨賣壓,
產生股價上不去的「壓力」;
如果股價高於多數投資人買入的價格,
就算未來股價下跌,在靠近投資人的買入成本時也會看到買氣,
產生股價下不來的「支撐」。
成交量最多的價位大於現今股價→股價上漲有「壓力」
股價在過去大多數投資人的買入價格之下震盪,
就算有上漲的趨勢,
但是只要撞到當初投資人的買入價格,
賣壓就開始出現,產生了股價漲不了的壓力!
以宏碁(2353)為例:
(分析工具:籌碼K線)
成交量最多的價位小於現今股價→股價下跌有「支撐」
股價在過去大多數投資人的買入價格之上盤旋,
就算有下跌的趨勢,
但是只要撞到當初投資人的買入價格,
買氣就開始出現,產生了股價跌不了的支撐!
以統一(1216)為例:
(分析工具:籌碼K線)
股價產生突破時,「壓力」和「支撐」會互換!
股價向上突破成交量最大的價位:壓力變成支撐
如果股價向上突破壓力線,
此時投資人的心理狀態改變,
原本限制股價的壓力線,
就會變成抬住股價的支撐線!
以兆豐金(2886)為例:
(分析工具:籌碼K線)
股價向下突破成交量最大的價位:支撐變成壓力
如果股價向下突破支撐線,
此時投資人的心理狀態改變,
原本抬住股價的支撐線,
就會變成限制股價的壓力線!
以日月光(2311)為例:
(分析工具:籌碼K線)
成交量越大,「壓力」或「支撐」的力道越強!
越多投資人買在這個價位,心理慣性的凝聚力越強!
當分價量統計表中的灰色線越長,
也代表過去這段時間之內,這個價位的成交量越大,
成交量越大也表示:在這個價位買入的投資人越多!
投資人越多,大眾心理的慣性作用越強,
「壓力」或「支撐」的現象也就越明顯!
善用分價量統計表建立進出場策略!
能夠預測未來股價的趨勢方向,才能夠建立完整的進出場策略。
如果能夠運用分價量表來掌握市場中大多數投資人的買入成本,
再搭配對於大眾心理的揣摩,找到股價的「壓力」和「支撐」,
就不用像無頭蒼蠅一般,
遲遲找不到何時可以進場、何時又應該出場的關鍵時機。
更可以依此建立進出場的策略,
跟緊股價的發展方向,搭上股價的順風車!
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,
就幫我按個「讚」,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喔 !